多仓库的支持
支持多组织架构,通过筛选进入以下各级相互独立的仓库查看信息,无需重复输入。支持多仓库之间的库存调拨,总公司仓库向各分公司的调货作业,均会产生相应单据。
强大的控制商品的能力
_ 商品入库包装 _ 商品的出货装箱 _ 商品的尺寸 _ 商品批属性
库位定义——库位划分
当收到的商品被存放在仓库的货位上后,这个货位就被物理上做了一个标记。这个标记可能是存储货位、拣货货位、货架货位、损坏品货位或者冻结货位。
策略设定
仓库的计划人员可以根据货主、商品、库位的不同,分别设置不同的上架、发货策略。仓库作业人员在进行出入库操作时,不必关心每一类商品的特征, 而是由系统在收货、上架、补货、出货发运时
校验和过程控制
计划员可以设定不同的校验策略,在收货、发货时要求仓库作业人员提供客观的校验数据(如提供货位的校验码、称重的结果、批号…), 这使得系统能及早发现货物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减少对作业人员主观责任心的依赖和事后监督工作。
收货栈板化
如果采用栈板作为物流中心的单元化设备,则需要对商品根据各自不同的特性栈板化。对于一般的家用电器,一般是采用单件和栈板两种单位。
出库校验
出库校验可以分为三大类:分配后校验、拣货后校验、发运前校验等。校验的内容可以是批号、序列号、库位、商品代码、校验码等等。
批属性的校验规则
可以定义商品的批属性校验规则,确保相关的属性在收货时不会被忽略。通过批属性的控制,可以得知一个商品的关键点,如何处理。 在批属性的控制规则中,还可以定义这些批属性是需要显示,还是需要强制输入,减少现场控制人员,对这些情况判断所需要的时间。
循环盘点周期设定
可以按照物料的类别设置每一类商品的盘点周期。根据循环盘点策略,动态的产生每次盘点的商品列表,并在指定的时间将盘点要求发布到作业人员的手持设备上。 仓库作业人员可以在进行出入库操作的同时,完成盘点工作。
收货
收货是指仓库根据货主的要求把所买入的供应商货品收入仓库。现场作业人员可以通过手持设备进行入库操作,根据策略的不同,系统可以要求作业人员确认 收货的物料代码、数量、包装、栈板号和各种批次信息(如序列号、保质期…)。
上架
一旦仓库收到货品,就需要安排入库工作。仓库可以预先分配货位给相应的货品,或者在收货时灵活地选取空闲的货位。通过合理地设置产品和拣货货位,系统会建议作业人员用哪个货位来存放当前的货品。
库存调整
当用户需要修改系统的帐面库存以确保其与仓库的实际库存相符时,可通过系统建立一张库存调整单,手工录入要调整的数量、库位、栈板和调整原因。库存的调整会被记录下来,供事后查询。
内部转移
用户可以将某个货主的库存从仓库的一个货位移动到另一个货位。用户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库存查询条件来检索出需要移库的货物记录,然后为每条记录输入移动数量和新的货位,完成帐面移库。
补货
补货是把货物从存储区转移到拣货区的流程。这使得仓库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优化仓库中的人力和设备资源。仓库中一旦设立了拣货库位,仓库人员就需要根据拣货库位的容量或者订单货物需求量来定期往拣货库位补充货物。
库存锁定和释放
用户可以按照批号、货号、货位这些条件将当前的库存锁定起来。例如将仓库中包装破损的货物锁定起来,待确认货物质量(或者换包装)以后再释放。系统不允许对已经被锁定的货物进行正常的拣货、发货操作。
商品追踪
系统按照批次进行商品追踪,批是用于按照属性来分类产品的方式。在批次中所定义的属性是根据货主的需要来决定的。
出货单
发货单是仓库发货的依据,可以是ERP 的销售订单/发货单,也可以是生产车间的生产领料单。发货单详细记录了每种商品的订货量、批号和目的地、发货时间等信息。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电子传输或者手工录入进入系统。
分配库存
分配是指在仓库里找到与发货单相符的货物,将其指定给发货单,同时将这些货物保留下来,避免其他的出货任务使用到这些货物。
包装/发货
发货是订单处理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步骤。发货项目会减少仓库中的现有库存余额,同时会创建一个提货交易,您可以在库存交易屏幕上查看有关信息。
灵活的分析报表
仓库除了有每天的日常作业任务以外,还有大量的管理任务,例如对库存、订单的深度查询,对业务处理的中央控制,各种管理性报表。
按区域拣货
这种情况是指分配给某个操作人员的拣货任务都限制在其负责的工作区域。所有前述的拣货方式都可以结合应用区域拣货技术。